心血管與各大系統的健康關聯性

不可不知的關鍵"心"脈動

黃昱喆 Mark Hwang

黃昱喆 Mark Hwang

2023年7月27日 上午 4:12

人體有三大主要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雖然它們的功能不太一樣,但都有相同的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就容易形成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造成內皮細胞受損的元凶,包含老化、肥胖、糖尿病、血壓偏高、抽菸、血脂異常,都會導致內皮細胞功能異常,一氧化氮分泌減少,就會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甚至是心臟病和中風,除了上述這些元凶之外,當身體的其他組織出現失調還有一些外在因素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些失調包含:

  • 腸道菌叢失衡 
  • 粒線體功能不佳
  • 荷爾蒙失調
  • 情緒障礙
  • 環境毒素

腸道菌叢失衡

口腔菌叢腸道菌叢都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當菌叢失衡,導致產生的毒素(ex. 脂多醣) 進入到血管中,就會提高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口腔中的菌叢能把我們從蔬菜中攝取的硝酸鹽轉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會幫助減少動脈硬化、增加血管擴張、降低血管發炎。當我們因潔牙習慣不佳、過度使用漱口水、牙周病而造成口腔菌叢失衡就會降低血管中一氧化氮的濃度,而提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常的風險。


腸道菌叢出現失衡,就會把飲食中紅肉、奶製品、蛋類中的成分肉鹼 (Carnitine) 或是膽鹼 (Choline)轉化成過多的TMA,TMA再經由肝臟氧化成TMAO,TMAO會刺激免疫細胞過度反應,造成血管發炎;也會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增加被氧化的機率,導致動脈硬化。

粒線體功能不佳

粒線體是每個細胞的發電廠,負責產生ATP.每個內皮細胞中都含有上千個粒線體,當粒線體功能受損就會增加內皮細胞中的自由基和氧化壓力,減少一氧化氮的產生,導致動脈硬化老化、氧化壓力、感染、荷爾蒙失調、環境毒素、神經退化、菌叢失衡、貧血、缺氧都會造成粒線體功能不佳。

荷爾蒙失調

體重過重和肥胖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過多會導致過高的血糖和游離脂肪酸,這兩者會提高血管中的發炎,造成動脈硬化,體重過重和肥胖會增加體內白色脂肪,白色脂肪過多,會減少adiponectin和增加leptin.當這兩種adipokine出現失衡,就會導致胰島素阻抗和血管發炎,進而造成動脈硬化。

女性需要雌激素,男性需要睪固酮,幫助維持血管擴張、降低血管發炎、避免血小板過度凝集、降低LDL、提高HDL,當男女性因進入更年期或是因其他因素導致雌激素和睪固酮分泌量降低,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甲狀腺是維持心臟和血管正常功能的重要荷爾蒙.當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低,都會產生心律不整、血脂異常、血壓不穩的症狀,當促甲狀腺激素(TSH)高於10 mIU/L,就會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生理時鐘 (Circadian rhythm) 調控著心臟的節律變化,包含心跳快慢、血壓高低.當生理時鐘出現異常,就會影響到心臟功能,提高心臟衰竭和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慢性壓力是造成生理時鐘異常的一大主因,所以慢性壓力會造成血脂代謝異常、血管一氧化氮分泌減少、血管發炎,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包含焦慮、憂鬱、創傷症候群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情緒障礙的患者比較容易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譬如 : 酗酒、抽菸、運動量少、較不易遵從醫囑服用藥物,都會使心血管更容易發炎,情緒障礙的患者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血小板異常凝集、過度發炎,就更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環境毒素

環境毒素包含感染源、空氣汙染、重金屬、塑化劑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感染源包含口腔中的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Treponema Genticola、幽門螺旋桿菌、EBV、CMV、HBV、HCV0、Influenza、COVID-19 都被認為會提高動脈硬化、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的風險。

空氣中的PM2.5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影響到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導致血管過度收縮、血小板過度凝集、血管中自由基過多,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接觸到PM2.5,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重金屬中的汞、鉛、鎘、砷都會提高血管中的氧化壓力,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減少一氧化氮的產生,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各種塑化劑包含BPA、Phthalate、PCBs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脂聯素分泌不足、血壓升高、血管發炎、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因為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果想知道更完整的內容,不要錯過精彩線上課程 ! 
https://www.drfunmed.com/courses/course12

 


 

文章標籤

# 心血管# 情緒# 粒線體# 腸道